侗族风雨桥(侗族风雨桥图片)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侗族风雨桥的问题,以及和侗族风雨桥图片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侗族风雨桥(侗族风雨桥图片)

本文目录

现在侗族地区的风雨桥还是古时间留下来的吗侗乡风雨桥主要内容侗族风雨桥的历史传说侗乡风雨桥从哪四个方面介绍程阳桥的特点侗族风雨桥地理位置

现在侗族地区的风雨桥还是古时间留下来的吗

我是头条号石祥新的作者,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侗族人,我来介绍一下我们侗族风雨桥。

侗族风雨桥

我们侗族有“三宝”:鼓楼、大歌和花桥(风雨桥)。

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地区以及湖北恩施,大家到侗族地区旅行,常常会在侗族村寨周边看到风雨桥,一般是架设在河上。

侗族风雨桥,被称为世界上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

侗族风雨桥主要用杉木建造,通过榫卯穿插接驳形成杠杆支撑,其由桥、塔、亭组成,桥面铺木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其主要供行人过往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著名的侗族风雨桥

1.广西三江县程阳风雨桥。

程阳风雨桥建于1912年,至今已经100年。其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2.贵州黎平县地坪风雨桥

侗族风雨桥(侗族风雨桥图片)

地坪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史上曾多次修葺,距今已经136年。其横跨在南江河上,桥身长约70米,宽约4米,距水面高8米。

3.湖南通道县普修风雨桥

普修风雨桥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3)重修,1984年复修,距今已经将近300多年。其桥全长57.7米,宽4.2米,等分成21廊间。

侗族风雨桥并非都是古桥

侗族风雨桥虽然主要为木质结构,但其历经数百年可以屹立不倒,甚至比钢筋水泥建筑更能长久。但现在侗族地区看到的风雨桥,并非都是古时候留存下来。现在,侗族地区更加注重本民族文化、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兴建了很多新的鼓楼、风雨桥等民族特色建筑。这为丰富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换油留言评论。如果你喜欢原生态旅行、侗族风情,欢迎关注我。

侗乡风雨桥主要内容

侗乡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标志风物,也是传统交通建筑。此桥又称“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桥壁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香古色。

风雨风雨桥大多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用木料筑成,靠榫衔接,风格独特,建筑技巧高超。桥梁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铺板,形成长廊式走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石桥墩上建塔、亭,有多层,每层檐角翘起,绘凤雕龙。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顶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可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侗乡,纵横交错的溪河上都建有风雨桥,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河床的宽度大小,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风雨桥。大多数的风雨桥为亭楼式,长廊顶部竖起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桥身庄重巍峨。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舒适的座位,可供人们憩息。

侗族风雨桥的历史传说

古时候,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小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是形影不离。每天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

侗族风雨桥(侗族风雨桥图片)

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往上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同往寨前大河弯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一阵风刮来,刮的卡布睁不开眼,妻子跌入河里。卡布睁开眼一看,方知道给刮下河去了,就一头载进水里,潜到河底。可是来回寻找了好几次,却不见妻子的影子。乡亲们得知了,也纷纷前来帮卡布寻找妻子,找了半天工夫,还是找不到他的妻子。

原来在河弯深处有只螃蟹精,把她卷进河底岩洞里去了。螃蟹精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它一个巴掌。螃蟹精马上露出凶相来威逼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声在水底一阵阵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里。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里有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往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往右看,浪往右冲,右边岸裂。顷刻间,小木桥被波涛卷得无影无踪!可是花龙来到布卡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之后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咕噜咕噜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作一团乌云。花龙也紧追冲上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了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只鼓楼顶一般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地逃跑,爬上崖壁三丈高。花龙到水里翻个跟斗,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连都几次,把螃蟹弄得筋疲力尽,摇摇晃晃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腾空,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螃蟹又跌进河中。花龙紧紧追进水底后,浪涛翻腾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弯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状的黑色大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大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河水平静后,人们听到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叫唤的声音。布卡一看,那女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当布卡游到妻子身边,她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向众人频频点头……

这件事让小山村沸腾了,也很快传变了整个大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福寿无疆,平安吉祥。后来,侗乡人们大都把风雨桥建在溪河上,这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交通便利,且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侗乡风雨桥从哪四个方面介绍程阳桥的特点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始建于1912年,于1924年建成,1982年被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侗族风雨桥

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77.76米,桥道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游人坐在凳上向远处放眼,只见林溪河蜿蜒而来,桥的两边,茶林满坡,翠木簇拥;田园耕地,农夫劳作;河边水库,缓转灌溉。

奇特精巧的风雨桥,高大雄伟的鼓楼,别具风格的民居,和四周映衬着的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俗画卷。程阳不仅以风雨桥而闻名中外,程阳八寨的风景是浓缩了侗族文化的精华。在程阳桥旁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架架巨大的水车的慢慢转动,车水之声不绝于耳;不远处的侗家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连成一片,层层而上。许多人不远千里来到程阳风雨桥,凭栏聆听流水声,感受侗家的别样情怀。

程阳桥采用的是中国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的组合结构,既有侗族干栏式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艺术。桥的东西台亭为斜山式,东西东亭和中央亭为钻尖式、亭倚式,集中了侗族传统建筑中三种基本造型于一身。在亭面上下均为飞角半拱,背面的瓦顶还设有古朴的装饰物,使整座程阳桥既有飞龙腾空之势,又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

侗族风雨桥地理位置

侗族风雨桥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跨越流经县城的舞水河,自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建成起,几经圯毁,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侗族风雨桥(侗族风雨桥图片)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