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神节是哪一天?青岛人崇拜财神的历史渊源介绍

青岛财神节是哪一天?青岛人崇拜财神的历史渊源介绍

青岛财神节是哪一天?青岛人崇拜财神的历史渊源介绍

财神自南宋兴盛以来,经历代衍化,逐渐形成一个财神体系,按文武职位分:有文财神,武财神;按管辖地域划分:东西南北中共九路财神;按地方习俗分:也有小财神,地方财神等,小编带来青岛财神节是哪一天?青岛人崇拜财神的历史渊源介绍。

到过青岛的人都知道青岛人有一个非常热衷的节日—财神节。农历七月二十二这一天,所有的经商业户,都要大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恩惠,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欢欢喜喜,互道祝福的语言。鞭炮自清晨开 始,一直延续到午后。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 意谓招财进宝。

老年人都知道,财神节祭祀的财神是山东本地人。他姓李名诡祖,是山东淄川人,北魏年间在曲周做县令,去世后在这一天羽化得道,位列仙班,成为天上星宿中的财 神,在天庭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在民间的名号是增福财神,专管官员的福禄升迁和平民的衣食住行。因此《玉匣记》记载: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诞”。

青岛人崇拜财神的历史渊源

那么,青岛人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崇拜财神的呢?这要从青岛的历史说起。

青岛作为港口,在清代末年才开始建埠。青岛建埠之前,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在胶州。胶 州自宋代开始,历经元、明、清以至民国,都是本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凭借濒临少海(胶州湾古称)的优越地理位置,海运便利,南通江浙闽粤,北达辽 东平津,东渡可去朝鲜、日本,进出货物多由此吞吐,胶州成为我国北方惟一大港,故而商贾云集,形成商业兴盛,市肆繁荣的景象。当时《胶州志。艺文篇》中曾 有“去往帆樯日几回,潮声人语竞喧。试从沽客闲相问,可是船从返照来”的诗句。“少海连樯”被列为胶州八景之一,当时胶州的兴盛概况即可见一斑,故有“金 胶州”之美称。

五六十年前的老胶城住户,都知道当时胶城有“三多”,即庙宇寺院多、桥多、石头牌坊多,向有“五步三座桥、三步两座庙”之说。其中财神庙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庙宇之一。财神庙所在的街道就叫财神庙街,又因为街上钱庄当铺较多,是商业中心,所以也叫钱市街。财神庙街周边有铁市街 、驴市街 、粮食市街、山货市街等,周边市场的交易所需款项都在钱市街进行汇兑和存、放款,所以被誉为胶州城的“华尔街”。而财神庙街上的财神庙更是香火鼎盛,清代《重修胶州志》上记载,参拜财神庙的多是商贾和百姓,财神庙遇到大小节日,特别是春节和财神节,“香客接踵而至,人头攒动,易入难出”。

自唐宋以来,胶州就有正月十五观灯的习俗。人们说这夜火树银花,金吾不禁,就是说这一晚上,尽情玩乐取消宵禁。太阳还没下山的时候,各寺院庙宇就已挂满了灯,天一黑即点上蜡烛。灯多的庙宇座落在市中心的百子庙(原坊子街中段)、财神庙(钱市街)、东关天老爷庙、施不全庙、药王庙、辛街庙、菩萨庙等都扎有松棚。只要是庙宇不管大小都有灯。规模最大的当属百子庙和财神庙挂的灯最吸引游客。

由于年代久远,对于胶州的财神庙的来历,史料上无记载。听当地老人讲,清代胶州文人法伟堂曾经看到过财神庙的碑记,也讲过一个民间故事。说北宋时期板桥镇有一孙姓商贩,往来于板桥镇和淄川之间,从淄川贩来瓷器,批发给海外来的.客商。每次他到淄川贩瓷器,都要到当地的 增福庙上香,并且给增福财神许下心愿,一旦发迹,必定要在自己的家乡为财神爷盖庙宇,塑金身。他的诚心感动了财神爷,不几年就发了迹,挣下了万贯家财。他 没有忘记当年许下的心愿,出资建造了财神庙,并亲自到淄川增福庙请来了财神爷。财神爷有求必应,影响越来越大,逐渐传播到青岛和即墨等地,后来才有了青岛天后宫和即墨财神庙。

现在看来,孙富商也许是赶上了好时代。当时北宋政权为了应对北方辽、金侵扰,在板桥镇设军,使板桥镇成为一个军事重镇,更成为一个经济大港。当时有“板桥控 东南海道,风飘信宿可至吴楚”之说。《续资治通鉴》记载:“胶西当登、宁海之冲,百货辐凑……时互市始通,北人尤重南货,价增十倍。全诱商人至山阳,以舟 浮其货而中分之,自淮转海,达于胶西。”《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谈到,“来自广南、福建、淮浙商旅,乘海船贩到香药诸杂税物,乃至京东、河北、河东等路商客 般运见钱、丝、绵、绫、绢,往来交易,买卖极为繁盛”。前几年在板桥镇遗址出土了大量宋代的铁钱,更证实了当年板桥镇的繁荣与昌盛,这样的环境也应该是孙 客商发迹的原因之一。

可惜的是,在清末民初的“庙产兴学”运动中,财神爷被请出了财神庙。庙宇变成了民众教育馆,日伪时期为长安镇公所,50年代改为中心小学教师宿舍。如今旧址已经破烂不堪,无法辨认了。

“海山处处皆新色,吊古惟凭天后宫”。再说说青岛的天后宫。

据《太清宫志》记载:“明成化年间,青岛已是南北航线上的避风港,往来船舶较多,当时青岛村一胡姓乡绅捐施土地建成天后殿、龙王殿、财神殿各三间,供奉妈祖、财神、龙王等神祗”。明成化三年(1467年),天后宫落成,而青岛开埠于19世纪末(清朝末年),所以有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之说。

天后宫建成之时同时建有戏楼。但是二百年后戏楼倒塌,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戏楼。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的《募建戏楼碑记》中写道:“窃闻青岛开埠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天后宫旧有戏楼,而栋宇全无,不堪适观……”

作为岛城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戏楼,在建成之初,就是青岛口的演艺中心。特别是正月里,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齐聚天后宫,听大戏赶庙会,积久成俗。据胡存约 《海云堂随记》记载:“每届新正,群集天后庙,焚香祝祷,年复一年,代代如此……自元旦至元宵,日日人群络绎,杂耍、小场、大书、兆姑、梆柳、秧歌、江湖 把式无所不有。”财神庙作为天后宫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少不了人们的祭财神活动。

1936年,时在青岛的老舍在一篇小品文中就曾写下:“我等着听除夕彻夜的鞭炮,我等着看元旦娘娘庙进香,我等着看大年初二祭祀财神,我等着看……”文章中的娘娘庙就是天后宫,可见天后宫祭拜财神的活动一直延续不断。

1996年,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于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与胶州财神庙不同的是,修复后的天后宫财神庙里供奉的是两位财神,文财神和武财神。

毫无疑问,武财神是关羽,但是文财神却有争议。有人说是比干,也有人说是增福财神李诡祖。

大多数人同意后一种观点。因为青岛地区有供奉增福财神的传统,胶州财神庙供奉的就是增福财神李诡祖。根据清代胶州文人法伟堂的说法,青岛、即墨等地的财神文化来自胶州的增福财神崇拜。更重要的是,青 岛人过的财神节(农历七月二十二)祭祀的是增福财神李诡祖。而比干的圣诞是农历四月初四,祭日是十月二十六。因此财神节祭祀的肯定不是比干。自2002年 开始,青岛市民俗学会和青岛天后宫管委会就在财神节这天举办了第一届青岛市财神民俗旅游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2006年11月该项目被推荐申报第一批山 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从天后宫的落成时间来看,财神庙在初建时很有可能只有文财神而没有武财神。因为关羽具有财神神格的时间比较晚。

据 史载,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豕庙林”三祭合一的洛阳关羽庙会规模宏大,庙会时焚香祭祀,唱戏娱乐、饮食、商品极为热闹,逐渐成为当地的商品 贸易集市,关羽便成为经商者的保护神,忠关羽变成商关羽。经商者的店铺及家里便供奉起了“关羽神”、“关财神”。作为“财神”关羽的“义不负心”又形成了 以“仁义”“公正”为核心的商品交易道德,并因此成为关公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伴随晋商的足迹,关帝庙也出现在全国各地。也就是说,关羽在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演变为财神,而天后宫在明成化三年(1467年)就已经落成,因此最初天后宫财神庙供奉的只有文财神而没有武财神。

即墨也是增福财神崇拜的传承地。即墨市的孙玉坤老人在《即墨崂山神话民间传说》一书中写道:传说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 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披 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意亨通……”周掌柜是生意人,为讨个 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在梦中老者的嘱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 帐割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

周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要说故事的源头似乎发生在古代的周村。因为周村也有一个类似的传说:隋 文帝年间,周村有一个李掌柜,在齐州府(济南)经营一家“财帛永兴”丝绸店。这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夜里,他一连做了三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来了个老人,一 进门就说:“明天是我升仙的日子。谁给我过,保证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为讨吉利,于是第二天一早就根据梦中老者的嘱咐,燃放鞭炮,奉献香火。 那天来看热闹的人很多,看完后都到店内买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后来,每到七月二十二这天,济南、淄川、潍县、即墨等地的商铺纷纷效仿李掌柜 的做法,于是形成了在这一天祭祀财神爷的习俗。后来这一习俗传遍全国各地,于是人们把这一天定为财神节。

此外,青岛附近的潍坊也是增福财神的传播地之一,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中有许多增福财神的画像。而与胶州为邻的高密则以扑灰年画而著名。扑灰年画中也有增福财神的画像。这一切都说明增福财神的影响在山东半岛非常普遍。

改 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久旱而枯干的生产力就象淋了一场春雨,迅速的发展起来。久违了的财神爷又回到了老百姓家里,一些私营公司老板还 将财神请到正堂里坐镇。今天,供奉财神的人是否也知道财神的财运因何而得?如果知道,经营时能合法合理,赚了钱,不忘回报社会。这样做,敬的就是真神,就 一定灵验,财神也一定会保佑你财运恒通。反之,如果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坑蒙拐骗、图财害命,那么等待他的不是财神爷,而是鬼判和阎王了。

节日简介

财神节,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廿二,是财帛星君李诡祖和天财星君柴荣的祭祀纪念日。中国的民间习俗是正月初五拜财神,七月廿二祭祀财神生日,又叫财神节。该习俗遍及整个中国大陆,港澳台,南亚国家及华人聚居之地。财神节这天,所有的经商业户,都要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开开心心、欢欢喜喜,所有美好的语言一起开放。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春节时,一般人家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

据《古禾杂识》记载:“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则接路头,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中堂陈设水果、粉团、鱼肉等物,并有路头饭、路头汤,鄙俚之至。”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我国北方地区有在正月初一拜财神,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是日家家户户摆供品为财神祝寿,祈求财神赐福,保佑来年财源广进,五谷丰登,幸福美满。蒲松龄在他的《穷汉词》里面描写了这种习俗:“大年初一,烧炷名香,三盏清茶,磕了一万个响头,就把财神爷爷来祝赞祝赞。忙祝赞,忙磕头,财神在上听缘由;听我从头说一遍,诉诉穷人肚里愁。”

节日起源

相关传说

七月廿二财神节,道教中这一天是天财星君柴荣和财帛星君李诡祖的成道日。柴荣去世后在这一天羽化得道,位列仙班,成为天上星宿中的财神,在天庭的职衔是“天财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源。因此民间在这一天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后来民间有人说这是天财星君的生日,实际上是成道日。

史料记载

一.《玉匣记》

《玉匣记》: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诞”。

《玉匣记》作者许真君,是集各类占卜之术之代表作,亦称之为《玉匣记通书》。许真君,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属江西)人。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史书记载,许逊得其妙要,传录于世,名之曰:玉匣记 。但是,史书也记载:《玉匣记》,后人或有增补,进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为一般假托诸葛孔明.鬼谷子.张天师.李淳风.周公.袁天罡等先贤之名而作。

值得注意的是,许真君为晋代人,李诡祖为南北朝时期曲梁县令,后人不可能出现在前人的著作中。因此,七月二十二增福财神圣诞的记载很有可能是后人所加。比如袁天罡就是隋唐时期人物。史料记载:袁天罡,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山令。

二、曲周传说

曲周县在南北朝时有一位好县令,名叫李诡祖,本是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一带)人。李诡任曲梁县令的时候,清正廉洁,一心一意为民造福,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因此深受曲周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任期间,疏通河道,修筑水渠,解决水患,治理盐碱,率先垂范,生活俭朴,把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周济贫苦的人。没有很长的时间,曲梁一带的老百姓过上了美满富足的生活。

李诡祖后来官居北魏朝治相府事(一种官职),在他临终弥留之际,一再地嘱咐他的儿子,“我曾经担任过曲梁的官吏,和那里的百姓十分相知。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曲梁。即使你们这些后代子孙以后祭祀供奉我,也不如曲梁的老百姓”,把他曾经任职的曲周作为他的长眠之地,意思是李诡祖得到曲周人民的爱戴而思念曲周,即使在他去世之后,也不忘记这里,也想和这里的人们在一起。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遵照他的遗命,把他安葬在了曲周,百姓们主动地为李诡祖起冢立祠,年年祭祀,岁岁不绝,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为了缅怀李诡祖的业绩,后人在修县志的时候,把他列为曲周的名宦第一,成为历代县令的表率。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赠李诡祖为神君增福相公,元朝时又封他为福善平施公。

在道教经典《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李诡祖是中国神灵信仰中的文财神之一,主要管理“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饭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即在道教的神仙系统中,李诡祖主要管理的是在朝的三品以上官员的衣物俸禄,以及普天之下每一个百姓的衣服食物钱财等,是主管官员和百姓官运和财路的,权力很大,信仰者众。

李公祠堂原在曲周县东街路北,称为增福庙。因为李诡祖被封为增福公,后人便把他被称为李相公。他的墓地原在曲周城东漳河故道边上,封土高大,宏伟壮观,香火不断,用于祭祀的田地也逐渐多了起来,群众每每以耕种李相公的祭田为荣,认为这样会得到李相公的庇佑。于是人们集聚到李诡祖的墓地旁居住,生产,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被称为相公庄村。

财神体系

财神自南宋兴盛以来,经历代衍化,逐渐形成一个财神体系,按文武职位分:有君财神,文财神,武财神;按管辖地域划分:东西南北中共九路财神;按地方习俗划分:也有小财神,地方财神等。财神供奉于道教宫观,公司商铺及老百姓家中,各司其职,各显神通,深为民间膜拜。每逢财神重要节日,去道教宫观祭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

1、东路财神比干(文财神)

看过《封神演义》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比干是被狐狸精妲己陷害挖心而死。姜太公他老人家认为比干才华出众,所以封比干同学为文曲星君,后来百姓认为比干无心才公平,所以被百姓奉为文财神,在民间掌管东路财源。

2、西路财神关羽(武财神)

关羽,俗称“关公”,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将之一。那么关二爷是怎么成为财神的呢,这是有原因的。在明清时期晋商称霸天下,他们经常互帮互助共同发财,晋商们也需要一个聚会的地方,由于关羽是山西的名人,所以全国各地的晋商在不同地区都建了一座关帝庙,全国百姓也跟风到关帝庙上香许愿,久而久之关羽被百姓奉为财神。因为关羽是西蜀大将,所以掌管西路财源。

3、南路财神柴王爷(君财神)

五代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俗称“柴王爷”,得道后被封为天财星君。他从小家道中落开始经商,在全国各地设立商号,经营瓷器、茶叶、雨伞等生意非常成功,资助养父郭威招兵买马平定乱局。柴荣继承皇位后爱民如子,他特命工匠在皇宫雕塑了农夫和农妇的雕像树立在宫中,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百姓的疾苦。从宋元时期开始,柴荣被广大中原地区百姓奉为财神,同时也是矿工、窑工、建筑工、的保护神。由于柴荣少年时推着小货车一路向南而发财,所以掌管南路财源。

4、北路财神赵公明(武财神)

赵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公明与前几位历史人物财神不同,正史中没有记载赵公明,也就是说老赵是个虚构人物。传说中的赵公明黑面浓须,披铠甲,骑黑虎,两手分别拿银鞭和元宝。关于赵公明神话最早的记载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那时候他的职责并不是掌管人间财运,而是五方瘟神之一。到了明朝小说《封神演义》姜太公把他封为武财神。传说赵公明出生在中原北地,所以掌管北路财源。

5、中路财神王亥(文财神)

王亥,传说是夏朝商国的第七任君主,也就是在商汤建立商朝之前的君主。他曾帮助父亲治理水灾,发明了牛车,鼓励人们用牛车拉着货物外出做交易,因为当时从事这种交易贸易的人大都是商国的人,所以人们便把搞贸易的都称为“商人”,可以说王亥开辟了中国商业的先河,因此被人们称为“华商始祖”、“中斌财神”。王亥老祖被道教封为掌管中路财源的神明。

6、其他各路财神

还有其它四方财神: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范蠡(东南)、刘海蟾(西北)。以上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财神体系,四面八方及中路的九路财神概念。

7、小财神

民间供奉的文、武财神,身旁都要配备小财神——利市仙官。

利市仙官名姚少司,《封神演义》述其为赵公明的徒弟,姜子牙封其为迎祥纳福的利市仙官。宋朝元朝期间,利市仙官已经流行。元人《虞裕谈撰》云:“江湖间多祀一姥,曰利市婆官”。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青岛财神节是哪一天?青岛人崇拜财神的历史渊源介绍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