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感受了大诗人杜甫和苏轼笔下那生机勃勃的春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曾几笔下秀丽宜人的江南初夏风景,感受诗人清新流畅的诗风。好吗?

宋曾几

二、初读古诗 了解大意

1、读诗题 了解作者

谁来大声朗读诗题? 好! 请! 一起读一次 !

诗人姓曾名几 出示 “曾” 多音字 曾ceng经 姓氏读zeng

关于曾几,你了解多少呢? 请为大家介绍

教师简单概括介绍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同学们,再读一读诗题,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或者说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

生:道就是道路

师:很好!三衢道中就是三衢山的道路上。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就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表达自己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记忆阀,回忆一下我们理解诗句的方法有哪些?

生:查字典 看注释 看插图 调换语序 补省略

2、读诗句 了解大意

师:好 那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句 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请注意字音要准,边读边理解它的意思,开始

生自由读

师:读好了 能大声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请你来读

生朗读

有没有意见 没有 读得很好! 祝贺你!

三、细读感悟 汇报交流诗句意思

1、通过刚才的朗读,大概对诗句的意思有所理解,对吗?那请你说说你对哪个词或句的理解?大声点

预设:

生1:梅子黄时日日晴 这句诗是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天。

师:作者出游碰上晴和的好天气,心情怎样?(很好)是啊!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碰上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心情自然是为之一爽,游兴欲浓了。

那你能读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吗?试试吧 孩子

读得怎样?太棒了 一起读 师生齐读

生2:我通过注释知道了“小溪泛尽”就是乘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却”的意思是再、又。

师:看注释理解很好 那你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好吗

生:这句话就是说作者乘着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然后又步行走山路。

师:同学们对这个解释满意不 (满意) 好 掌声鼓励

师:同学们喜欢乘船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乘着小船游行好不惬意啊!可是作者乘船直到小溪的尽头,溪尽了,作者仍游兴未尽啊!怎么办呢?(步行)于是停船靠岸改为步行山路,继续游玩,作者的心情怎么样?开心愉悦

是啊!一个“却”字道出了作者高涨的游兴。

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 读出我们的理解 读出作者的心情 有信心吗 好!开始!

师:那这后两句诗的意思谁来说说

生3:“阴”就是树荫。“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说归途中的路途仍旧是一片绿荫,还比来时的路上多了几声黄鹂的叫声。

师:说得真好!可你怎么知道是写归途呢?

生:绿荫不减来时路 从这句话知道是写返回的图中情景,在和来时路进行对比,现在景色更美 心情更舒畅!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看来作者对这次出游是非常满意的了

是啊!“来时路”这三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将此行悄然过渡到规程。作者写归途中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助兴,更加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2、齐读整首诗 读出作者心情愉悦 情感高涨的变化

四、美读成诵

1、个别读

哪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指名读

2、 小组读 全班齐读

3、背诵 读到这里,有人能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吗?

好 请你来

一起来背 开始

五、拓展延伸

出示江南春光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江南的风景图,相信大家都感觉很美很美,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一场视觉盛宴。请用自己积累到的诗句或是其他的优美语句来描绘一下眼前的风景,好吗 想好了请举手。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给与鼓励和指导。

下课!

《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说汉字,认识“三衢”历史

1.说文解字“衢”

(板书:■)同学们,老师写的这个字你认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出示)

四达谓之衢。衢,道也。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说文》

2.说“三衢”来历

作为一个衢州人,你知道我们衢州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吗?相信你读了下面的资料就明白了。(出示)

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

——《隋志》

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

——唐《元和郡志》

3.赏“三衢”美景

(1)课件播放三衢山的美景。

(2)因为衢州有座三衢山,故又称“三衢”。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

4.引“三衢”诗文

走在这样的三衢道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宋朝时期,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三衢山后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三衢道中》。

(设计意图:从“衢”的字理入手,析解诗题,再运用视频初步感知“三衢”之美,激发学习热情。)

二、读古诗,寻找“三衢”美景

1.出示古诗

2.回忆学法

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铺垫。)

3.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学习

学习单:

(1)找: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旅途中他看到了什么?用“ ”画出。

(2)画:请你画一画诗人游三衢山时的行程路线。

(3)想:想一想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个性的阅读体验。因此,借助“学习单”,以一个个分解的小建议启发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出游时间。

①作者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从哪儿能看出来?

②“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呢?读了以下诗句你就明白了。(出示)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三旬已过黄梅雨。

——苏轼《舶趠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③梅子黄时本来是多雨时节,可是诗人当时碰到的却是——生:日日晴。

(2)出游路线。

①谁能画一画诗人的行程路线?

②结合诗句判断行程图是否正确。

“泛”和“却”的意思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读诗句找出游时间、画出游路线图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品诗句,寻找“三衢”之情

思考: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表明的仅仅是作者出行的路线吗?

再读古诗,整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游三衢山时的心情如何?

你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1.创设情境假想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是日日晴,假如此时你和诗人曾几一同去游玩,心情如何?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晴”)

(2)穿越时空,假如你和诗人乘船去游山,“泛盡”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看到了一条幽静的山路,你的心情又如何呢?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却”)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结合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时的喜悦之情。)

2.借助插图联想

图文结合联想美景:边读古

诗,边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走在这三衢道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随文补白联想美景:再读古诗,再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去时路上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文补白,想象去时所见景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加关联词概想

(1)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两句诗句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行走于三衢道中来和去时所观察到的美景吗?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整首诗道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该怎么读出这份心情呢?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春之生机与和谐,更要让学生感悟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

四、拓诗文,悟“三衢”文化

1.对比“不减”和“添”

(1)“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中“不减”的是什么?

(2)“添”的又是什么?仅仅是黄鹂婉转动听的鸣叫吗?还有

什么?

2.对比不同诗人写的《三衢道中》

三衢山独特的地貌背景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历代文人曾留下许多的诗词,其中元朝张雨、清朝方芳佩都写过《三衢道中》,我们来读一读。

《三衢道中》

(清)方芳佩

初到三衢问水程,

江乡风物总关情。

滩声澎湃飞流急,

帆影参差夕照明。

山鸟啼来偏悦耳,

野花看尽不知名。

挑灯坐听篷窗雨,

赢得诗怀分外清。

《三衢道中》

(元)张雨

大溪中道放船流,

船压山光泻碧油。

三百里滩攲枕过,

买鱼酾酒下严州。

……

(1)自由朗读,想想三位诗人写的三衢道有什么共同点。

(2)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3.总结“三衢”文化

我们发现这些诗描写的不仅仅是我们衢州的山山水水,而是通过这山水的描写,表达的是古代文人乐山乐水的情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这就是“三衢”文化。

《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学过的两首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曾几的《三衢道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呢?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古诗,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热情。

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1、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三衢山的道中)

2、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著有《茶山集》。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古诗的同时,对诗人也要有所了解。

三、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1、掌握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纠正字音。

(3)指名读,汇报生字。

溪、泛:左部都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溪”右边中间部分有点。

减:“减法”的“减”。

梅: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每天”的“每”。

(4)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梅、溪、泛、减”的书写。

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溪:写时注意右部分,“爫”“幺”“大”,不要忽视中间的“幺”有点。写时要紧凑。

减:右边不是“成”,里面是“一”“口”。

(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2、标出停顿,读通读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读古诗,提出疑问。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同学交流。

(3)作者的心情怎样?

4、学生交流汇报。

5、你读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6、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感。这句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读。

(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而行。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它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指导学生读这句诗。

这两句诗的意思:梅子成熟的季节,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都是晴朗的日子,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以后再走山路。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么,该怎么读这两句诗呢?

(3)正当诗人走在山路上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下面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绿阴:苍绿的树荫。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这两句诗的意思:一路上绿阴并不比来时看到的少,而绿阴深处又传来了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黄莺清脆的叫声突出了山林的寂静,绿阴、黄莺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那么,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

7、朗读古诗并想象画面。

8、欣赏江南景色。

9、学生配乐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调动多种感官,理解诗句意思,读与悟结合,体会诗人心情。

四、综合比较,总结全课

1、将这三首古诗连着背一遍。

2、比较异同:

同:情感同。(都是表达喜爱之情)

异:内容不同;作者朝代不同;景物地点不同。

3、再读三首古诗,总结全课。

4、布置作业。

读古诗,想象画面,为喜欢的古诗配一幅画。

设计意图: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诗意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一步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读上注重了读的层次:先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感受描绘的美景,在静态画面中抓住“动”的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熏陶,培养语感。

《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设想】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

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读出心情的变化是第一个层次的朗读要求。)

5.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江南春色?

6.放媒体欣赏江南春色。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媒体出示:“春天象……”

(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了更深的烙印。)

三、回归课文,呼应导入

1.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写的话,一齐读“春天像……”(跟我们今天学的那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2.配乐齐诵两首古诗。

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2、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自由读(宋)曾几的《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词。注意生字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3、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学习《三衢道中》;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三衢道中》十五分钟试讲教学设计精选6篇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