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教案1

4《燕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学生的读书体会,读中感悟。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教师板书

课题:阳光洒下来。

师:你看到这个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晴朗的天空阳光普照大地……)

二、检查预习。

1、圈:(1)说说预习课文时,你觉得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是什么?

2、查: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塞)

3、问:读完课文,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整体感知,交流合作。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一读。

2、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学习第一部分,初识人物。

1、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1)学生自渎,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边交流边指导,读好相关的句子:“我是长得小小而不怎么会表达的女孩。脑子里总有想不完的事。”

(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思考的女孩。

2、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

(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

(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思考,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艰难。

五、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独立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走进人物心灵。

①读读4—16自然段,讲讲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找找描写老伯伯的语句和写小姑娘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做上不同的句号。

③自读感悟,再读句子,想想这时老伯伯和小姑娘心里想了些什么?在句子旁边作上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④全班交流。

1、走进老伯伯的内心。

在断针时,老伯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指导读句子)

老伯伯见我给了针钱,有说不用找钱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能看出老伯伯的想法有是什么?

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

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楞,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我一下心脏。”和“我转回神,飞快的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

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3、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

三、学习第三部分,升华情感。

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一位好心肠的姑娘?读读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

2、交流看法:要求表达观点时,要用课文中相应的语言作为依据。

3、回扣主题:全班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妈妈的话像阳光照进我的心里?说说你的看法。

4、小结:妈妈是在夸小姑娘关爱他人、用心体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也是对小姑娘主动承担自己过失,有责任心的一种肯定。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在你的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能不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四年级语文教案3

【课文简说】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的生活会怎样?

3.在诗人刘章的笔下,搭石是怎样的呢?

二、初感课文

1.自读课文,交流:课文中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逐节指读课文,梳理课文,知道课文中描写了人们“摆搭石、整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情景。并结合教学生字新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2.临写。

3.检查巩固。

四、课外拓展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

3.指导朗读。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3.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4.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五、课外拓展

写出自己发现的美。

四年级语文教案4

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四年级语文教案5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这一要求安排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适当介绍一些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本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文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崇山峻岭、嘉峪关、城砖、蜿蜒、垛子、盘旋、瞭望口、屯兵、堡垒、呼应、陡峭、智慧、气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准备相应的挂图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连同重点词句制成多媒体课件。

2.本文是看图学文,要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学文前要指导学生看图,第一幅图反映了长城的概貌,通过看图,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会有初步的感知。第二幅图的观察点由远处移到了长城上,学生通过看图会观察到长城的构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指导学生看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本课文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①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体现在哪里?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③怎样理解“思考·练习”3的句子?……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

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体现在哪里?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书,在第一、二自然段中寻找答案。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写长城“像一条长龙”,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长城的长,证实这个感受是真切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墙顶上的样子,城墙外沿垛子和射口的构造、作用,城台的样子、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按照“思考·练习”2的要求让学生画一幅长城的示意图。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回答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和自己的感受来回答。要答出: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建造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用双手建造了这样伟大的建筑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思考·练习”3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回答。“很自然地想起”,要答出看到雄伟、坚固的长城后,由赞叹到自然地想到创造这一雄伟建筑的人们。“才”字说明劳动人民建造长城十分不容易。

4.本课文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

整篇课文的背诵,要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抓住写作思路进行。全文可按“远看→近看→联想→总结”的顺序背诵。每部分的背诵,可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帮助记忆。如第二自然段由“城墙顶上”到“城墙外沿”,再到“垛子”“瞭望口”“射口”,再到“城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不必强求一致。

5.本课文生字生词较多,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示字的音、形、义。例如:“崇”“砖”读翘舌音,“魄”与“魂”的字形相近,要注意区别。本课文生词教学,有的.可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有的可以结合插图理解,如“瞭望口”“堡垒”等词,就可以对照插图让学生理解。

四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列举,让学生辨别同音字与形近字,正确地搭配词语。

2.积累名言警句。

3.练习写字。

4.阅读欣赏《繁星》,感受文中描绘的意境,感受本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

5.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搜集、交流与星空有关的资料并完成一篇相关的习作),融观察、阅读、交流、习作于一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

阅读欣赏与习作。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

2.准备“漫谈星空”发言稿。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自读词语、读读想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明确“秘、密、蜜”三个字为同音字与形近字。

3.讨论:怎样区分“秘、密、蜜”这组形近字。

4.学生齐读词语体会。

5.学生列举其他同音字及形近字,并想办法区分它们。

如:恼——脑决——绝在——再尝——常

二、词语搭配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个别现象由同学互帮互助解决。

三、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反馈,解疑。

3.明确:本类三组词语都是戒骄戒躁、虚心类。

4.引导学生继续积累这类名言。

5.读一读名言,增强记忆,加强理解。

6.选择或收集一则写在语文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

四、作业

1.积累同音字、形近字。

2.收集名言。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2个左右结构的字或4个上下结构的字,看看它们各部分占位比例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写其中的一两个字。

4.学生练写。

5.小组内评比打分。

二、阅读欣赏

1.自读思考,文章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默读:用“”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用“”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如:半明半昧:昧——昏暗的意思。

摇摇欲坠:坠——落下的意思。

5.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6.指名朗读、赛读。

7.积累好词好句。(充实“词语库”)

第三课时

一、学习准备

1.让学生观察星空,找一找北斗星、北极星、银河等。

2.读一读有关星空的丛书,了解一些有关星星的传说,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和图片。

二、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及完成作业情况等。

三、活动程序

1.小组交流有关星空的资料。

2.小组报选代表准备在班级汇报。

3.小组代表逐一汇报。介绍的内容包括资料的出处、内容、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接受同学的提问。

4.评出最佳资料搜集员、最佳发言者。

第四课时

一、习作指导

1.说一说:参加“漫谈星空”活动,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还听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故事?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应该选择哪些资料?

3.讨论:开头可写些什么?怎么结尾?

二、习作练习

1.将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发言稿,题目自拟。

2.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誊写作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 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我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 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 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 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 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 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 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 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 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 评选速度奖

2、 评选专心奖

四、 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 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 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 发下调查表选填

(1) 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 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 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 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 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 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 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 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 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 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 交流方法

四、 实践深化

1、 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 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 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 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 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 学习观察静物

1、 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 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 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 实践运用

(1) 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 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 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 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 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 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 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 实践分组

(1) 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 总结、作业

1、 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 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 选定目标反复看

(2) 写出所得至少3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在麦子成熟的季节里,金色的麦子,碧绿的豆荚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知道吗?在这么美的地方,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可以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麦子黄了》这篇文章,去感受一下农家孩子的快乐。

二、 新课

1、学生自学,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也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将字音读准确,词意弄明白。

(大屏幕出示:

1、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提醒学生边读边圈画边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解字、词,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通过刚才的初读,大家能把课文通顺地读下来吗?那好,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A、 指名读第1自然段,如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如没有错误的地方给 予表扬。

B、 在这一段中,有些词用的特别好,比如“娴静”这个词,谁能说说它 是什么意思?(文雅、安祥的意思)

(说时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文中指麦子和豆荚文雅、安祥的样子)

C、 是啊,在五月的和风中,麦子和豆荚就像文静的少女一样,静静地微 笑着,多美啊,谁能美美地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找同学读一句话,指导读)

D、 在这一自然段中,像这样描绘田野的景像的词还有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出示:( )的田野 洋溢着( ))

适时提问,空旷的田野什么样啊?(出示图片)洋溢着清香是什么意 思?(到处充满的意思)

谁能把这一句话来读一读。

E、 田野中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 这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孩子们来到田野里,谁知道诱惑是什么意 思? (吸引的意思)

B、 该是多有趣的事才能把孩子吸引到麦田里来啊!

(大屏幕出示:“五月的风……真舒服。”)

①谁来读读这个字“赤”(注意指出翘舌音)谁能说说“赤脚”是什么意思?

②再来看这个字“趾”,它的读音是什么?这个字是个形声字,谁能说说我 们可以怎么来记它?

C、 同桌之间,把这一句话读一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舒 服、好玩)

D、 好,谁试着带着这种感觉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E、 光着脚踩着泥,孩子们的手里也有好玩儿的东西。

(大屏幕出示:“折一 根韧韧的柳条……向前跑去”)

①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②老师指着“削”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它有哪两个读音?在本文中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

③孩子们的手可真巧,普普通通的竹管很快就变成了笛子,吹着曲子,多高兴啊,谁来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F、 这些句子大家读的真好,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快乐)

G、 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再来完整地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3) 学习四、五自然段

A、 小伙伴们在田野中还要帮家人做许多事情,大家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 四、五自然段,看看孩子们都要做什么事?

B、 (大屏幕出示:翻)在这一部分中的这个“翻”字非常不好写,也容易错,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字的左边是一撇下面加个米字,千万不要写成采字,好,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书空)

C、 这个翻字可以组什么词?课文中的词是什么?(翻过的地里)老师告诉大 家成熟的麦子收割后,农民们就会用工具把田里的土松一松,就叫翻地。课文中说的刚翻过的地里,就是指刚刚翻松的土地。

D、 (大屏幕出示:扯)这个字怎么读?大家想一想这个字和我们刚刚学过的 哪个字特别像,(出示:趾)谁能说说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它们?

(趾是脚的一部分,所以是足字旁,扯是用手来完成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扯是什么意思?(用力地拉)

E、 是啊,虽然扯青草时并不轻松,可孩子们想到日后剪羊毛的情景,还是会 禁不住咧开嘴巴笑了,(出示:禁不住)谁来读读这个词,这个字是个多音字还读什么?可以组什么词?

F、 好,现在让我们把四、五自然段合起来读一读。

G、 谁能说说孩子们在田里要做什么? (赶鸭、放羊、扯青草)

(4) 学习第六自然段 A、 孩子们赶好了鸭子,放好了羊,也为家里的兔子准备了嫩嫩的青草,他们 为自己准备了什么美味呢?谁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B、 孩子们自己动手在田边开始了野炊,他们分工合作很快便做出了香气扑鼻 的米饭,小组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好,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咱们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5) 学习第七自然段 孩子们吃饱了,随意地躺在地上,让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真是舒服啊,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吗?

3、 整体记忆会认、会写的字

(大屏幕出示所有的会认、会写字)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不仅感受了农家孩子的快乐,还认识了很多字,大家看看这些字你们都学会了吗?

在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有两个字比较易错,下面把写字本翻开,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书写“翻”和“锅”边写边强调书写位置和要注意的地方)

4、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好,现在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都写了孩子们在麦田里都做了什 么?老师告诉大家把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试着来说一说?(注意提醒学生要说清时间、地点)

三、 总结

这节课我们只是初步地感受了孩子们在麦田里的快乐情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汉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作用。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运用;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及理由。

2.教师多媒体展示: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致远;还有人喜欢绿色,因为它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的《绿》。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对作者艾青的介绍,教师相机补充。(见达标检测第2题)

2.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字、正音。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4.出示易混字,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多音字:倒:dǎodào

5.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交叉: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文中指各种绿互相穿过。

重叠:一层层堆叠。文中指各种绿色叠加在一起。

三、出示学习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读诗歌,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眼前铺满绿色。第二节:写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第四节: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整体了解了诗人艾青通过描写绿色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下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绿”。

二、互动课堂,感受诗歌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感受绿的整体美。

(1)“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到处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河畔是绿的;田野是绿的;山坡是绿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二节,感受绿色的丰富。

(1)说说文中的绿色有几种,省略号表示省略了什么。

(2)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会有“绿得发黑、绿得出奇”这样的感受?怎样的绿是“绿得发黑”,怎样的绿是“绿得出奇”?(作者满眼满心被绿充斥,被眼前的绿所震撼而产生的一种独特感受。)

(3)朗读本节诗,语气可以稍微平淡一点,语速放慢,“绿得发黑”重读、语速稍快,“绿得出奇”语速放慢,表现作者惊讶、难以置信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三节,感受“到处是绿”。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到处是绿?

(2)生讨论:为什么说“风、雨、水、阳光”也是绿的?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

(3)你能说出本节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好处吗?(排比)

(4)仿照诗歌的第三节写几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四节,感受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1)本节哪些词语写出了绿的聚集重叠的形态?你能体会这几个词语的含义吗?

(“集中、挤、重叠、交叉”几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绿”的动态美。)

(2)朗读本节诗,语速放慢,声调上扬,“所有”要重读,“集中”“挤”“重叠”“交叉”几个动词要重读、慢读,读出“绿”的动态美。

5.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五节,感受绿色在风中飘动。

(1)本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生讨论后明确:这句话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美。

三、对比阅读,明确主旨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西湖漫笔》,说说选段是如何表现绿的。(作者通过写道旁、飞来峰上、峰下小径等处不同的“绿意”来体现雨中灵隐多彩的“绿”。)

2.思考:艾青写的《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快乐。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绿色,诗人或是在感激或是在怀念或是在憧憬,诗人将万物都想象成了绿色,表达了诗人对绿色的礼赞和热爱,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教学板书

绿到处是绿——总写

丰富的绿

自然空间的绿

重叠、交叉的绿

飘动的绿分写对春天的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来感知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美。通过对每节诗的内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对朗读的指导,感受自然界的绿色美。最后通过课本阅读链接中宗璞笔下的《西湖漫谈》与艾青笔下的《绿》对比阅读,将这首诗的主题进行深入总结,并让学生积累自己知道的写植物的诗句,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总体掌握较好,只是在理解宗璞笔下的《西湖漫谈》时,把握有一定难度,若在教学课件中加入《西湖漫谈》的整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四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1.燕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组词。

俊( ) 俏( ) 拢( ) 拂( ) 倦( )

峻( ) 悄( ) 笼( ) 佛( ) 卷( )

骏( ) 稍( ) 垄( ) 沸( ) 圈( )

符( ) 谱( ) 沾( ) 添( ) 奏( )

附( ) 普( ) 粘( ) 填( ) 凑( )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俊俏 —(俏丽) 聚拢 —(聚集)

生机 —(生气) 掠过 —(拂过)

反义词:

偶尔 —(经常) 增添 —(减少)

俊俏 —(丑陋) 机灵 —(死板)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 风 柳 草 叶 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板书: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了,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了生趣”。

(板书: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回答,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掠、叫、飞、横掠、沾)

填空,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过,唧唧地(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五、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出示相关图片)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

(不好。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板书: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几痕 五线谱 音符 赞歌)

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六、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动态美 静态美)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附:板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背景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教师在细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细读文本,确定具体学习内容。

《桂林山水》排比句“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通过先赞赏后描述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学生感悟积累、练习表达的佳句。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2、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讲解法、练习法

程教学环节

欣赏导入

1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请你默读想象,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出示:静、清、绿 再听老师读一遍,想想这句话写得美吗?美在哪里?你想学会这种写法吗?明确学习主题: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品读感悟1、句式对比,感悟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2、感悟排比句式朗读起来整齐美,节奏美。

3、感悟从多角度来写景:感觉、视觉、想象后的比喻句。

小结仿写

1、回顾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写排比句的方法,多角度写出具体形象写出景物的特点。

2、提供图片,景物特点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总结 1、让学生通过想象读、听范读、对比读,思考读等方法,便于感悟积累。

2、选取的内容来源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优美的图片,多彩的语言,便于调动兴趣、指导和实践。

3、随文练笔选取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美景,更有效果。前有铺垫后有实践,水到渠成。读写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四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要求:

1、认读一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

“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资料、事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冰激凌也有眼泪吗?它为什么落泪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认读生字

2、查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1)默读课文

(2)为什么说“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泪水”?

3、全班交流

(1)可结合收集的资料谈感受,教师引导

(2)引导揣摩青年教师的心理

a、面对生活的艰苦,工作的劳累,朋友产生了什么想法?

b、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用笔画下来)(读读孩子们说的话)会想些什么呢?说一说。

c、当这位教师买来冰激凌,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呢?

d、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读到同学写的那篇作文时,老师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又会想些什么?读到这里,你的心情如何呢?

4、浏览全文,再次体会“冰激凌也很感动,也留着白色的泪水”。

5、小结:在我们看来极其普通的冰激凌就让孩子们那么激动,难怪老师的心情如此复杂,也让我们的心难以平静。

四、拓展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收集到的有关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图片)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课堂总结

在这贫困落后的地方,孩子们仍然渴求着知识,他们要用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我们呢,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应该这样去做呢?

板书设计:

冰激凌的眼泪

知难而退无法平静稍稍安慰……

四年级语文教案13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揭题:请大家把今天所学的课题齐读一遍。齐读、评价。

2.复习词语:孩子们,昨天回家认真完成作业的请举手。(师评:嗯,我们要养成每天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余老师得检查一下,你们能够把大屏幕的词语都读正确吗?

3.回顾课文第一部分

师生接读课文

请打开课本87页。昨天我们一块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一起认识了课文里两位主要人物,他们是(板书:台风和卫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它们初次在相遇。台风脾气可不太好,刚睡醒就大声嚷道,一二组读(你是谁……),可小卫星却镇定得很,他笑了笑说,三、四组读(我是……)

二、精读感悟3-7段。

过度:同学们,小卫星这一笑可惹来麻烦了!狂暴的台风能绕过他吗?(不会)你怎么知道的?那台风紧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干些什么?卫星被欺负了吗?

1.默读体验。请同学们轻声默读课文3-7自然段,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描写台风的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卫星的有关句子。想想你从这些句子里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2.自主默读,师训堂指导。

3.指名汇报,相机解词品句。个人指导—小组指导——全班指导

【a.指名汇报】

【b.树典型,教有感情朗读。】

(_如果学生朗读很出色,可请其到讲台前,示范:语气、动作、神情等。)

(预设1:他读书很流畅,声音也很响亮,还很有感情。——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你瞧他在读书的时候,很会抓住“狂怒”这个词语读,语气上用重音强调,表情也十分丰富。这就有是有感情的朗读。你也想学学吗?)相机套上头饰

小结:看吧,朗读是十分有趣的。你们可得要把这两招牢记于心,熟能生巧啊。

【C.巩固内化,自由朗读。】

【d.全班交流,指导读第六段,解词:谈笑风生】

三、略读8段。

经过一番较量,台风最后(泄气逃跑)齐读第八段。

四、课堂升华,总结。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资料的时候,你还知道卫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有密切的联系吗?(卫星电视,手机通讯,卫星定位,)

是啊,本领超群的卫星,你想用句什么话来夸一夸它呢?

余老师也作了首小诗:

台风狂暴危害大,多亏卫星报告早。跟踪监视甩不掉,科学防备灾难少。

只要你对科学不管的探索和追求,不久你也能够设计出为人类造福的卫星。下课。

四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建议: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四年级语文教案15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每到这时”是指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任意强调“每到这时”“童年时代”“摇花乐”“阵阵的桂花雨”等不同的词,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现朗读的个性化。)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用文中的话,是怎么说的?出示(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关注“!”,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香)。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乐)。这是一场香香甜甜的桂花雨,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桂花香),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就是“浸”的感觉。)想象一下,“几十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用你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出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联系上下文区分为什么用“拣”而不用“捡”。(“拣”是有选择、有目的挑选。而“捡”

只是拾取。)分别用“拣、捡”说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同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这里的“沉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沉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沉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的散发地久、散发地远、散发地广、散发地深入。)

③此时的人们,全村的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提示引导: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全年??一户人家,两户人家,全村的各个角落??)

④读出桂花的浓香。

(3)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读读父亲的诗,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再说说诗的大体意思。

②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指导朗读,轻轻的、甜甜的。

(4)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课件,再大声喊—;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又喊出了什么?还喊出了什么?请一齐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摇花乐),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着”“铺”“帮着抱”“使劲地摇”感受小作者的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味真是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老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我”会怎么样缠妈妈?

②想象填空,出示:(时间),“我”就(动作),地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①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②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③快看,一阵阵的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④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⑤再次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心中的快乐。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