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评课稿,语文评课稿通用23篇

语文评课稿,语文评课稿通用23篇

语文评课稿(通用2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评课稿 篇1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意味着学生学习策略上的变化和教师教学策略上上的变化。学习策略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收集、整理信息是其中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今天听了沈老师执教《和田的维吾尔》,对沈老师“引导学生交流资料”这一环节颇为欣赏,一评为快。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背景、或作者、或有关事物,在一段时间内曾高频率地出现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的课堂上。风靡一时后,风光不再。因为老师们觉得收集资料、交流资料形式化,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不大。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交流资料,从理论上来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那么为什么逐渐淡出语文教学呢?老师们的’意见大致有以下三点。

(1)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学生搜集的资料往往没什么用,所谓交流,就是念念,念完了事,与教学没什么关系,形式化;

(2)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资料,往往是极少数人滔滔不绝,典型的“高耗时、低效能”,不如老师直接出示;

(3)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少,有的学生没有搜集的条件。

沈老师在指导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时,有两个环节很有参考价值。

其一:学生汇报:维吾尔族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

学生汇报完,沈老师问学生:从资料中,你能发现什么维吾尔族的什么特点?有学生说:能歌善舞。沈老师做了肯定评价。在后面课文的学习中,正好有写维吾尔人能歌善舞的段落,沈老师又联系交流时的资料予以强调。

研究这个环节,我们可以发现:沈老师引导学生交流资料不是走过场,而是认真地分析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概括资料,同时从资料中提取与教学有联系的信息,使交流资料成为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材料,成为学生丰富视野的工具,成为促进文本学习的动力。

其二:有个学生在汇报时,手上并没有拿文稿,侃侃而谈,完全口语化,但内容丰富、术语准确。很显然,这位学生已经在课前已经把搜集的资料消化过。

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推想沈老师平时可能对学生搜集、交流资料的方式提出过一些要求,要求学生整理资料或思考资料。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像这个学生一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整理资料或思考资料,甚至研究资料,那么,搜集资料就是一个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交流资料就是一个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搜集资料和交流资料无疑就变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了。

搜集资料、交流资料是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作业相比较,更能显现它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推动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一定要做好指导资料搜集方法的指导,组织好资料交流的过程,落实搜集和交流的结果,使其成为学生拓宽视野,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方式。

语文评课稿 篇2

在季老师执教的《心声》课中,季老师以谈话导入讲课,调动学生们的兴趣。通过请学生认读字词及相关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之后,季老师从围绕课文以小说的三要素为切入点,提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文本。从情节入手,分析了文章的四个场景,从而分析人物性格。在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中,季老师请学生自读课文,找相应的语句,然后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这些语句,季老师对学生的指点很到位。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按着季老师的’方法组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季老师对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反馈点评和补充。

分析人物是为了全面把握文章主旨,通过和学生们一起探讨相关主旨问题,季老师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深入文本。最后,季老师跳出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出京京的渴望心声,又引导学生面对京京的老师说出自己的心声”让学生得到了一次情感教育。

季老师的课是一堂“原生态”的语文课,以常态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研读课文。季老师在课堂中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和延伸。整个教学过程顺畅流通,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师生的互动性强。

语文评课稿 篇3

每次听韩老师上课,她的人和课都给人非常清爽的感觉。韩老师教态端庄大方,语言清新自然,课堂生动有趣,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用秋姑娘写信的形式介绍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树木裹上“冬衣”准备安全过冬的知识。文章语言俏皮可爱,字里行间透出了秋姑娘对朋友们的关爱之情。这是一年级学生学完拼音之后的第七篇课文,学生在阅读和书写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针对实际情况,韩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1.重视生字词语和课文的朗读。韩老师利用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学生闯关。闯过“我会读生字词语”,才能到达“我会读课文”这一关。这不仅让学生的预习有了用武之地,也提高了学生预习的兴趣,帮助他们从一年级就养成预习学习的良好习惯。韩老师不仅认真指导学生生字词语的读音,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她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把句子读连贯、流畅。

2.图文结合,发挥想象。韩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贴图等教学资源,将文本和图画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读句子之后,让学生看课文上的插图,学生通过对图上排队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储备食物的松鼠、裹上“冬衣”的小树的观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从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外,通过看图,并让学生说一说,“秋姑娘让大雁小心什么呢?你想对大雁说什么?”“请你当秋姑娘对青蛙关心一下。”“冬天就要来了,小松鼠还在贪玩呢,如果你是秋姑娘,你该怎么催催它准备食物?”“小树穿上了冬衣会说些什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3.整体回归,拓展延伸。最后韩老师在指导学生细读每一封信的基础上再回到整体,齐读2-5小节,使课文不支离破碎。最后孩子们诵读全文,再次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灵美。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韩老师不仅重视文本的学习,还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再向课外拓展,她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寒冷的冬天过去了,美丽的春姑娘来了,想一想,春姑娘会给谁写信呢?会给他们的信中写些什么呢?出示“一封写给可爱的小燕子,_______。”“一封写给_______,______。”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在说话训练中进行情感思想教育。

4.重视识字和写字。韩老师要求学生会认、会读、会记、会写生字并写得规范端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识字、写字的第一条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总之,韩老师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每个都喜欢读书,喜欢认字,并努力培养学生读书、识字、写字的兴趣。 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是十分有帮助的。

语文评课稿 篇4

李xx的课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慢。而文本细读的基本就是慢,她把握得特别好。她慢慢地说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在耳边,记在心里。她慢慢地等待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她慢慢地引导学生从词到句,从字面意思到其中内涵,从事件到情感,不温不火,自然而然。她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认真倾听、慢慢地给以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尊重。

李xx做事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认真。这节课的教研主题是“在阅读中感悟真情”。她选择了从剖析词语入手,方法多样而且新鲜。开课时复习检查用老师说意思学生说词语的.方式,让学生重温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回到课文,在具体语境中加以运用。学习幼龟出穴时,让学生演一演动作,学生兴趣盎然。“欲()又止”的填词练习,结合了以前的知识加以理解巩固。两句话加词、去词的对比,让学生最终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于是一节课上,老师细读慢品,学生精练巧思,相映成趣。

王老师说过,语文教学就应该教给学生方法,尤其是积累词语并加以运用的方法。所以在这里我想,如果能让学生再用一用这些词,相信会更好一些吧。

语文评课稿 篇5

于毅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看似简简单单却上得扎扎实实;看似寻寻常常却蕴含着生命、爱的哲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朗朗的读书声。读是语文课堂的本真,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这一课,于老师抓住关键,通过品词品句,帮助学生能够读懂课文,读出了层次读出了理解。如:读“粉红粉红”“芳香扑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蔷薇花的美,老师请学生“把花儿读得更红些”、“把花的’芬芳送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带劲。老师还带领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很精彩,通过读懂文字材料,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2、语文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于老师让学生假设自己看到被雨打的蔷薇花后,会怎么想?怎么做?使学生通过角色的体验,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的为人物的举动吸引;然后指导学生带着动作读句子,读出了怜爱之情,感受到文中人物关爱弱小的品质。

3、老师处处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人物动作走进人物心灵。

4、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帮助弱小的。学生踊跃发言,在描叙自己的故事当中悄悄种下了爱的种子,生成了一种爱的积极情感,挖掘出了文本关于生命意义的高度:不甘做弱小、要爱护弱小。最后学生们爱的宣言,震撼着每一个听课者的心灵!

全课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但是关于弱小,想与于老师一同探讨:老师问“生活中你关心过弱小吗?”学生都围绕身边的人来说事。如果是我执教,我会问“除了身边的人,还有什么也值得我们关注、爱护、帮助?”将“爱护”的范围拓展到“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事、物”,引导学生将视线放宽,关注更广泛,对主题的升华和领悟会更深刻。

语文评课稿 篇6

郦道元的《三峡》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的确是一篇美文。封潇老师就以“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得多,说得多,老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封潇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这些亮点:

一、反复朗读,感受美景

在“诵读课文,感受美景”这个授课环节,教师授以“诵读方法”指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和感情。通过学生听教师范读,学生展示朗读,教师引导再读、全班齐读的形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构思精巧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共四部分,识文、寻景、绘景、写作收获,教师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赏析和品味。

三、品味语言,赏析美景

“寻景”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教师请学生从文章中寻找三峡的美景,由“峡”字引入,“峡”即两山夹水,奇妙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美景即山和水,然后利用“我从文中的`……话看到了……..景的句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寻找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抓住句中关键词分析山水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并解决重点字词的意思,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突出“对话式”的教学特色。

教学建议:

1、根据学情,合作交流,理解文意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初一学生应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圈点批注,补充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提出,然后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学生读懂了文言文,理解了基本内容,才能进行分析文章内容。可是公开课上由于时间的问题,如何处理还字词和文意的理解还真是有些困惑!

2、在品味语言,赏析美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风景、语言三个方面来追踪“美点”,重点探究三方面的问题:

(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什么方法来写。

(2)写水时怎样安排四个季节的顺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顺序?

(3)写三峡四季景色中有许多精彩的词语,你能找出这些具体的词语,以此来赏析各个季节的美景吗?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系统、完整、深刻的印象。并且体会到作者在本文的多种写作技巧,更接近了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鉴赏和审美。

3、在初读课文的环节中,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了评价,因为是初读,所以更应该侧重于对字音、断句、节奏的把握方面。而在听了教师范读以后,可以侧重于对情感的指导。所以教师的配乐范读这一环节是不是应该放在理解文意之后,或者放在“品味语言、赏析美景”之后。这样以来学生的朗读才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

语文评课稿 篇7

《观潮》一课透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天听了深圳学府小学桂英老师上的这篇课文,受益匪浅。桂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透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

一、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首先桂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人们在大堤上等潮来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情绪如何?你会怎样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样做的呢?”。透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情绪。

二、读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气势

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出精彩来,并跟同桌说说自己喜欢读的理由。这就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如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读,并分组读,一层一层,仿佛大潮就在身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读的很好,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

三、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学生透过感受到了大潮的’气势,老师就问潮水真的像作者描述得那样吗?想不想亲眼看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放录像,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气势的雄伟和壮观。最后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给录象配解说词,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潜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潜力。

语文评课稿 篇8

今日,我们听了三位教师的课。下头我代表第二学习小组对三位教师的课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第一节:黄小伟《将相和》

亮点一: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黄教师很善于质疑,在上课前让学生说说由题目想明白什么,然后读课题,再质疑,让学生带着质疑展开教学。

亮点二:黄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体现了新课标第三学段对阅读的要求。另外,黄教师上课很认真,相信他这种认真教学的态度,必须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很快得到提高。

下头谈谈我们队黄教师需要改善的地方的看法。

1、课堂评价语言不少,但很单一,说得最多的一句是“掌声在哪里”,我们认为,评价语应当多样且贴合实际的,如:真棒,你真聪明,十分不错等。

2、重视字词教学但不贴合高年段学情要求。对于生字,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教师还一向追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字不会写的,并且这时下头的学生都表示没有了。你这个时候能够立刻说:“真没有了呀?那教师就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真掌握好了。”能够检查他们写一两个难写的。就不用按照之前的认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硬跟学生分析一通。

3、在教学流程中,你先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后年又有一个环节让学生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小标题,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其实,我们认为,如果把这两个环节整合在一起讲,是不是会更好呢?

第二节:李丫梅《我为你骄傲》

亮点一:根据课程四大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房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黎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亮点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最喜欢游戏。李教师活学活用,把钱两天培训教师教的查收游戏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信心。课中为了巩固词语,也做了听音找词语的游戏,这个方法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进取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谈谈我们对李教师这节课不成熟的看法:

从教育学的理论看,强调学生的纪律对塑造低年级儿童良好的课堂行为有进取的作用,毕竟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李教师这节课没有强调课堂纪律,很多学生都是伏台的,个别学生交头接耳,教师也没有提醒学生注意。

第三节:莫美媚《鱼游到了纸上》

亮点一:莫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能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去发现南都难写易错的字,并且个别重点指导书写,贴合学段要求。

亮点二:莫教师的教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善于激励学生,充

至于不足,我们认为有一点便是莫教师上课时声音很洪亮,吐字清晰,但缺少一点亲和力。如果多一点亲和力,那你这一节课就真的很成功了。

以上便是我们第二小组对三位教师的课的看法,仅供大家分享与探讨,多谢大家。

语文评课稿 篇9

本课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教材采用形声字归类的识字方法,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利用转盘图,显示基本字“青”换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揭示了这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转盘图”下面是这组字和由字组成的词。第二部分是儿歌和插图。儿歌编入新学的大部分字词,为学生理解字词提供了语言环境。插图再现了语言内容,给人以美得享受,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儿歌。

xx老师本课的教学能紧扣住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并充分利用转盘展开识字教学。识字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板块清晰,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亮点:

1、借助媒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一个转转盘识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识字方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王老师自制了一个转转盘。当学生通过转转盘来识字时,转盘转起来时,学生感到非常好奇,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同时,王老师充分利用课件,较清晰地呈现学习资源,辅助学生学习。

2、抓住形声字特点,学习方式设计恰当

“清、晴、睛、请、情、蜻”这几个形声字,学生容易弄混淆。为了让学生区分这几个字,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边读词语边做动作来进行识记。这一教学活动十分贴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既动口又动手,便于区别记忆。建议在做动作时编儿歌,可能识记效果更好。“衣服脏了用水去清洁,太阳出来是晴天;看书注意用眼睛,来了客人说请坐,做好事情要用心,蜻蜓忙着捉蚊虫。”儿歌好记,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区分这几个形声字。

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课堂上,王老师让学生观察今天所学的6个橙色的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很快就发现他们的声旁接近,形旁各不相同,而他们的意思就跟形旁有关。另外,王老师紧扣住本课的生字“情、请、蜻”展开相应的语言训练活动。如事情的情用树心旁,这个字比较难理解,王老师就适时的’引导学生给情字找朋友,积累一些词语“友情、亲情、情况、感情”,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情这个生字。请字则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渗透品德教育。蜻蜓一词教师则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蜻蜓这种昆虫。

4、有效练习巩固识字,相整合,有层次。

在生字巩固环节,王老师主要设计了“选字填句、送信游戏、转盘读字”这样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围绕本课学习的重点,扎实的进行训练。

语文评课稿 篇10

听了李老师的感受颇深。这是一堂扎实的课堂,记得崔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觉得李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1、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画得栩栩如生。在读和悟中,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并受到感染。

2、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李老师的教学给人感觉非常大气,她没有娇柔造作的语言,有的只是真情实感和朴实的言语。她能够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文中的`重点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结合语言文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从语言环境中理解该词语。这就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

3、李老师由疑入手问学生:青年为什么把鱼画得像真的一样?结束时抓住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接着用选择题解决难点:“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整堂课教学设计浑然一体。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教学因为扎实才有效,课堂因为有效才扎实。”

语文评课稿 篇11

感动于顾老师对新课程的执着。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小教师,身兼三门课程(一、三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和三年级的英语教学)的教学任务,能将新课程的理念领会得如此透彻,能把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演绎得如此精彩,值得大家学习。回顾精彩的四十分钟,一个感受:顾老师正确处理好了“新”与“实”的关系。

新课程新理念,“创新”是课堂生命力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创新意识,但这种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应该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上。

1、对教材的解读到位。

《雨点儿》一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对于进入小学学习才三个月的孩子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雨点儿》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阅读很好的教材。文章篇目短小,但语言文字很有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来呈现的。这篇课文生字量挺大,要认识12个,而这12个生字全都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中。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顾老师在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采取有效教学方法。

2、方法设计巧妙。

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根据孩子的识字规律,需反复认读,强化记忆,故采取了字、词、句整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把握教材,将教材功能凸现得最大化。如:“数、清、彩、飘、落、问、答、说”这些字都巧妙地穿插在了文本教学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思想。这符合文本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词语教学有效达成了预期目标。正应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字、词、句整合教学做到无痕。如“数、清”所在句子过渡到下一句“彩、飘、落”所在句子,教师问:“这么多的雨点从哪里来?”生答:“从云彩里来。”然后教“彩”。从“彩、飘、落”到“问、答、说”,师导入:“你们听,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原来一个在问,一个在答。学“问、答”。词语的每一次呈现强化了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呈现也非常的自然,又将文本内容用线串联了起来。

3、教学评价巧妙

教师的评价语言的设计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除了达到激励功能,更旨在使孩子从评价中找到读书的技巧和方法。学会问话是本课的重点。此环节的设计对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在指导的过程中为突出问话的色彩,顾老师评价:“问得多有礼貌呀!”“问得多亲切呀!”在随机评价中把问的语气、问的态度都进行了引导。再如:读课题的时候,老师这样评价孩子的朗读:“多有趣!”“多可爱!”评价中凸现了人文性。

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是我们前一段时间的课堂现象。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在今天的课堂上,追求形式的东西少了,老师有效的指导多了。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整堂给人感觉上得很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

4、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如学“数不清”一词时进行语言训练: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星星、头发、小草等)雨点儿也很多,也数不清。这样,“数不清”一词就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还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是一个非常美的句子,为使学生积累好句,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步:师问生答。“雨点儿,雨点儿,你从哪里飘落下来?”第二步:生问师答。“我也想做做雨点儿,谁来问问我?”第三步:边表演边朗读。在三步曲中,一个很美的句子,留在了学生心中又如:整合文本时设计让学生填写“的雨点的地方”,也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语文评课稿 篇12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艺术瑰宝,诗章简短,意境深远。本课所选的两首送别组诗,都给人以“相聚时难别亦难”的伤感。由于诗词内容时空跨度太大,而小学生阅历较浅,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而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诗歌意思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应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读背吟诵,在读中感悟,在比较中体会别情,在比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借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本节课教学首先通过音乐导入,创设意境,做好感情铺垫。接着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学习,疏通诗意。然后,通过品读关键语句,展开想象,领悟诗境。最后,通过配乐诵读,升华情感体验。整体环节比较紧凑,衔接较为自然。通过此次学习,学生对送别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基本上完成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

1、部分学生不能乐于参与讨论,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对于达到以生为本,实现生本课堂的目标还需要努力,对于农村学生的学情要把握更精准。

3、上课是对于语言表达训练这块处理有些仓促。

4、对于“相惜”、“悲壮”品味还不够深入。

5、课堂总体平缓,无特别亮点和精彩之处。

6、在学情把握上,“精读一首,带读一组”应该会比两首古诗同时进行比较教学效果会好。

7、应该在古诗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咀嚼,不能蜻蜓点水。如果还有机会重上,我将着力解决以上几方面问题。

语文评课稿 篇13

我听了刘老师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觉得有许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学习、借鉴。

1、在导入课文后,谈老师让学生齐读第一节,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说一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了本课的目标,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分别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2、教学评价用语的适时运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导入课文时,老师在学生说了维也纳是个优美的地方,且用了许多成语,老师及时评价“你词语宝库里的词语可真多呀!”、当老师让学生跟着音乐读课文,但音乐放不出来时,学生读完了课文,老师巧妙地说:“没有音乐的伴奏,你也读得很好!”“你的朗读,使音乐飘得更远了”,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3、我认为老师设计的学生质疑问难这一个环节世界的比较好。学生不仅能够提出问题还能够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很不错。

4、在教学中教师在品词析句这一块做的不错,教师在处理难理解的句子中能够通过词的.理解,从而去理解句子。

不过我认为也有几点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节课设计的容量太大,无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学中只能去重就轻。

2、我认为在质疑问难这一快教师还是没有放开,学生只是局限于教师设计的范围内。

3、学生的朗读做的不到位,整堂课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很少,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多进行一些朗读训练。

4、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做的不够,个别学生不能够说完整的话。

语文评课稿 篇14

今天,听了吴老师执教的《比尾巴》一课,下面就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在课堂中,吴老师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公、松、鸡、鸭”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教师采用随机教学法,把学习生字一一落实。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

在朗读中,教师不但运用了指名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同桌分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而且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针对问句,在课堂上呈现地语气朗读还不够到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有感情地读懂问句,读出问句,是有一定的难度,本人认为还是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以理解之后再进行朗读训练。

语文评课稿 篇15

本节课的教学,语言清晰明朗,亲和力强、环节与时间分配得当、方法灵活多样、过程紧凑、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等。

课文导入部分采用补充课题,让学生对凡卡有了初步的认识,继而通过填空向学生介绍作者“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契科夫以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以“可怜”“可悲”“悲惨”等词语总结凡卡的命运。

在讲授新课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让学生找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凡卡的悲惨生活?再引导学生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挨打、挨饿、挨困。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凡卡悲惨的命运,体现作者表达的层次性、条理性。同时以揍、捞、戳等关键字引导学生用悲惨的语气读出相关句子来直接体会直接描述的写作方法。

课文围绕以学生“读”为中心,创设情景指导学生采用多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字进行朗读表演:以“喳喳、吭吭、一会儿、一斗烟、一阵子”体会“生活乐”;以“啦、拿雪擦亮了、眨着眼”体会“景色美”;以学习哀求语气片段,感受痛苦心情,体会反复呼告引起强烈震撼的表达效果,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故事结尾,感受人物的命运从而结束全文。

我真正感觉到:教有法而无定法。同样的一节课,在不同教学者的指导下所展示给我们的将是大相径庭的不同效果。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首先不仅我们要认真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所创设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教会学生学习体会的把握。在课文的讲述中,采用哪种合理教学手段及采用哪种方法将显得尤为重要,将这些方法如何巧妙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显得更为重要。

语文评课稿 篇16

一、我们先从学科知识上看:

首先,xx老师引领学生依托《有趣的汉字》这篇课文,紧紧地围绕汉字的有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就热爱祖国的,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写字,并自我要求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奠定情感基础。

其次:xx老师在课文中挖掘空间让学生将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拓展了课文中的信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课内课外的知识信息相互融合,当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使学生在参与交流中增强了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再有:当学生对汉字产生了兴趣以后,xx老师抓住最好时机马上引领学生进入汉字的书写环节,使学生把比较枯燥的书写变成了一种情绪的体验。这种环节上的设计非常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也只有这样老师在书写指导时学生才能积极有效地摹仿和记忆。在指导书写时,xx老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抓住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意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时时提醒学生的读、写姿势,这对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二、从学生学习方式看:

xx老师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这其中有师生交流,更重要的是生生交流。学生们在交流中都是面对面的’,这样在交流中不仅是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情感的传递,它是多功能的。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中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就慢慢培养起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大家研究:

1.在学习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问题。

2.对学生查找的大量资料的运用还要加以研究。

语文评课稿 篇17

我非常有幸聆听了霍老师执教的《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课文,写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旅游遇到危险,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他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和帮助。霍飞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一、突出“爱国情感”这一主题。

在导入时播放歌曲《五星红旗》,让学生体会五星红旗有着非凡意义。即“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又播放了有关五星红旗的.图片,让学生领悟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并引导同学思索看到五星红旗你想到了什么?为下文中国留学生拒换五星红旗做铺垫。在导入中,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

二、抓重点词、句品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很长。霍老师没有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抓住了文中的三次描写鲜艳的五星红旗的重点句进行品析,并适时地让学生谈感受,学生感受到文中“我”把五星红旗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

三、字词教学亮点

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学中,霍飞老师鼓励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对本课的生字词进行记忆,并告诉同学们记住生字的字型,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我觉得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有个别地方PPT的背景和文字对比不是太明显,但瑕不掩瑜。

霍老师在执教中,妙语连珠,语言精炼,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非常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这堂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评课稿 篇18

今天聆听了徐丹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我有一种如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

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简单的点评,与大家共同学习。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很美的写景散文,指导学生美美地读是教学本文的一个重点,而这个重点被徐老师抓住了。

一、强调了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学习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已成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这节课中,徐老师正是把读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默读、挑战读、师生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二、营造了和谐氛围

1、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地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充分新生学生。

3、重视了语言积累

丰富语言积累,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累形式。

听徐老师的课,总感觉很轻松,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觉得,徐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圆满,很成功,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非得挑刺的话,我只能浅薄地谈谈我的建议:徐老师能否通过本课的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写作的平台,让他们在感悟文本的同时,也抒发一下他们自已对秋天的感觉呢?最好是学生写好后,让他们美美地读出自己的感悟!

语文评课稿 篇19

今天,在八《7》班聆听了余xx老师的一节课,余老师开出的是《浪之歌》,听之后,深有感触。

教师提出的问题似乎很简单,却其能展现清晰的思路,能启迪学生思考,又能揭示文章主题,是教师对文本深刻理解的最好诠释,是教师对问题高度提炼,是教师的匠心独运。

教师对作者介绍及其背景的处理,也是独具匠心的。余老师不是在开课伊始就按部就班地给学生或让学生介绍作者,而是在教学的进程中适时地提示出作者的身世,使文章主题思想的揭示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水到渠成。

特点二,抓住语文教育的’特点。余老师一再提醒学生,是哪些词语能体现这种情感,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对“扑倒”、“海誓山盟”、“碧海丹霞”等词语的品味,让学生在品味中咂出爱的滋味。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品味词语、句子、语段中,吸收汉语言的文化智慧与养分。

余老师在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时,还引发学生的联想,丰富的联想,又增加了更多的学习内容,使课堂内容更丰厚,主题的挖掘更深刻,文化因素更浓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品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问题:总感觉欠点什么,欠点激情?欠点气势?其实余老师在这节课中是有气势有激情的,可能欠的这一点,是在于学生那里吧?如果能把老师的激情传递到学生的身上,让师生都群情激扬,都激情四溢,那这个课堂不就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了吗?

毋庸置疑,通过这节课,我们能看到余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巧妙处理教材的能力,流畅激情的表现能力,但忽略了更重要的学生,学生的学习主体,教师设计的再好,讲的再好,还要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易于掌握的问题,教学的重心应在学生。

语文评课稿 篇20

刘老师所上的《齐白石与李苦禅》,这篇文章信息量较大,难度也有一定深度,听说是一期课改里的篇目,并且要用三教时上,而今二期课改已经删除了,有些可惜。这篇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思路的确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此文放入初中语文估计也毫不示弱。它不是常规行文的规则结构,线索明朗,开头结尾往往是中心思想。它的中心完全在课文中齐白石与李英杰的一段对话中。

如何将这一比较困难的中心点提炼出来,让学生能深入理解,显然刘老师十分高明地用去掉标点这一方法。我的话可能只是常规去划句子去解读,而学生对此的感受是空的,是不切实的。而把标点一去走,学生在重新加入标点的时候就会非常明了。为什么这个标点而非其他标点?标点表示了一种情绪,带有一种情感,在解读为何加上标点的同时,其实也就是在解读作者的表达的意图,另一方面,也体会了语气。所以刘老师第二大亮点就是通过朗读,来让孩子们感受当时的语气。

刘老师巧妙地解读了文本反映出的第一层表达,也通过这样概括去复述,朗读加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去了解作者内在的行文表达。作为语文课,应该去解读文意,不仅仅只是文本上所现的`浅层次表达,更应该是作者的表达。通过这样不断地训练,实际是对学生升入中学后面对更复杂多样的文本,学会多种方式的解读能力。另外我一点点的拙见以为,文本因为比较难,开头时直接让孩子们感受齐白石的“艰难历程”有些突兀,如今孩子比较脱离那个年代,对此不能很好理解。所以我认为在此可以出示一些当时齐白石拜师的资料,让学生能从具体的描述中体会到一种“艰难”,那么就更能对比出齐白石收李英杰为徒时的不同。

语文评课稿 篇21

今天上午,听了王老师的说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王老师说的是初二年级上册第二课《芦花荡》,说课的内容较符合要求,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如果在多一个“说教学板书”内容,那效果会更好,整体将给人一种完整感,板书也能让人对老师教这一课书的重点一目了然。

第二、在学情分析中,能做到实事求是,为本文设定的教学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该怎么上,一篇文章该怎么上,这个主要取决于我们所教的学生的认识水平,了解了学生,本课的教学目的才能定得恰如其分,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法,使所教的学生学有所益。

第三、在说教学过程中,详细解说了教学的流程,设计合理,重点难点突出,在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步骤明晰,从引导到得出结论,紧扣文本,注重学生看书找答案的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如第一步:整体感受,用 “从‘ ’看出(表现)了老英雄的 的句式” 感知人物形象,第二步:具体描摹,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指出他们所采用的描写方法,说说这些句子表现出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第三步:深入挖掘、突出关键,引导学生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个性特征中“过于”二字,到此解决了难点。本文的景物描写还是一重点,但在这里没有老师没有教到,我认为在对老头子的人物分析后应引导学生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四、说课重点还应在于说明这样教学设计的意图,体现出说课的目的。王老师的说课中也点到某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但整体上比较少,这样让听课的老师不能更好地看出你的教学设计意图,不能很好地达到说的目的。

语文评课稿 篇22

学校在打造幸福课堂的教学模式,计划开一组公开课。

昨天,曹老师试上了一下语文课,上的是五年级的《月光启蒙》,一把手校长很重视,亲自负责,到教室听课,并叫我们五年级所有语文教师都去听。曹老师是在五2班进行试上的。课的设计老师还是很用心的,开始用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句导入,然后是复习词语,接着让学生自学文中的四个场景,然后交流汇报,最后写写母爱的句子。课中汇报到相关的内容时还听了唱歌谣,学生表演了说童谣,师生合作表演了猜谜语,表演时气氛比较活泼。但是,整个课堂给我的感觉是学生比较沉闷,也许是因为不是本班的学生,教师对学生不熟悉。但是感觉教师也是在过教案,学生没有和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到位,没有深入文本,都是漂浮于文本之上。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校长组织了研讨,校长先进行评课,校长讲了很多,和我的感觉差不多。所以校长讲完以后,我只是简单说了几句。我个人认为前面的古诗句,词语复习都可以去掉,直接进行文本学习,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文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胆子再大些,放手让学生说,说不出来时候再点拨。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另外,我觉得课文中的插图作为课件的`背景图效果应该很好,那些事情都是在这美丽的月光下的篱笆小院里发生的。充分提供背景下的学习,创设情境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看法,“知易行难”,上好一节课还是不容易的!

语文评课稿 篇23

通过听我校骨干教师引领课,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马老师和张老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在这两堂课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张老师的课《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过程环环相套,丝丝入扣。情景导入,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思索,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阅读与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马老师在课堂上亲切、自然,看似平淡的语言,却引领着学生体会到秋天的.美好。马老师整堂课都表现十分温和,始终面带笑容,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一种亲和力。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我们老师对学生非常地爱护,因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最注重的就是阅读,两位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的进行阅读,默读或充满感情的朗读。在这两节课中,我发现阅读所占的时间较多,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总得来说,这次的引领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既学到了他人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语文评课稿,语文评课稿通用23篇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