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使用铲型货币的是哪个国家

战国时使用铲型货币的是哪个国家

一、古代铲币用在什么时期

铲币出现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又称布币,方足布,空首布,尖足布等等。王莽时期称为货布,大布黄千等十种,其中货布最为便宜

战国时使用铲型货币的是哪个国家

二、战国时期,其中使用“铲形币”的是 :

战国时期,其中使用“铲形币”的是::::赵国

战国时使用铲型货币的是哪个国家

三、简述战国时期主要货币形制

刀币:赵国、齐国、燕国布币:赵国、魏国、韩国环钱:秦国、魏国 蚁鼻币:楚国◎以上是货币的称呼及主要流通国家,再详细点就是:“刀币”指流行于齐、燕、赵、中山等地的刀形铜币。“布币”指流行于周、郑、卫、韩、赵、魏、燕、楚等地的镈(钱、铲)形铜币。“环钱”指流行秦、周、韩、赵、魏、燕、齐等地的圜形铜币“蚁鼻币(龟贝)”指流行于楚国的铜币。*实际上一些国家的货币是通用的,例如布币和环钱。。◎材质: 黄河流域各国的均为铜币,而楚国的龟贝除含“锡”量较高的铜币,还有金、银币。

战国时使用铲型货币的是哪个国家

四、什么是战国时期流行于燕国及其周边地区的金属货币

齐国是的相小刀一样的刀形币。齐国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铸行了一种形状像刀削(青铜刀)的青铜铸币,称之为“刀币”。“刀币”最初是在齐国行用,到了战国时期在燕赵等地也与“布币”并行流通。刀币因为铸地不同、形体各异而形成了“齐刀”、“燕刀”、“赵刀”三大系列。赵刀体平直,背、刃略显弧势,环作椭圆形,环孔较小,刀首圆钝,故又称“直刀”、“圆首刀”。大者通长13.8 14厘米,宽1.5厘米,重8.8克左右,背多无文平素,但也有“田”及数字等字,文字与外缘都比较细弱。小者较短、窄、薄,刀背直,刀刃稍凹、有廓,柄也有脊纹二道,柄底较平,孔呈椭圆形,通长12.5厘米,首部宽1.3厘米,重3.5克以上。赵刀中另有一种是“小直刀”,是一种非常小的刀币。体型短小,刀身平直,几乎没有弧线,也无磬折,刀首呈椭圆形,刀柄也无脊线,背面无文,制作也较粗糙,但正面铭文整体浑厚,书法精美。一般长为9—10厘米,宽1厘米,重6克左右,最短的只有7厘米。其面文有四种:晋化、晋半、晋阳化、晋阳新化。目前非常稀少,难得一见。赵国的是铲形币,铲形币学名叫布币 布币是先秦同期货币中流传期较长的品种,它的形制是仿照当时的生产工具“铲”。秦国是圆形方孔钱。楚国是蚁鼻钱 ,从仿制贝转化来的,最常见的一种似为古文”贝”字,也有人认为是古文”晋”字,像人面,俗称”鬼脸钱”。另一种的文字普通释作”各六朱”或”各一朱”,三字连写,笔画像一只蚂蚁。又因两”口”像鼻孔,故通称为”蚁鼻钱”。燕国刀币其上多铸有一“明”字,故这种刀俗称明刀,较齐刀轻小,通高约13~14厘米。早期的形体较大,刀背略弯,刀身上宽下窄,通高约14厘米,重13克左右,“明”字作“仈”、“仌”,背文多为一字;中期的形体 比早期的略小,“明”字作“乽”;晚期的刀身上下等宽,刀背较直,柄向内屈曲明显,刀重减轻到10克左右,“明”字写成“债”,有人误释为“匽”或“易”。中期、晚期的背文一般字数较多,常在“左”或“中”、“右”之下系以数目字。

战国时使用铲型货币的是哪个国家

五、战国时哪个国的货币是刀型?

刀币是一种中国古代的铜币名。由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赵等国。种类很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和明刀等。上面铸有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币制,废贝、刀、布等币。其后,王莽所铸造的钱币中有金错刀。 刀币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因其形状像刀而得名. 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战国时使用铲型货币的是哪个国家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战国时使用铲型货币的是哪个国家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